top of page

心血管有阻塞 一定要通波仔? 【伍諾行醫生 | 心臟科專科】

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很多病人一聽到自己有冠心病就很擔心,自己是不是一定要做通波仔手術呢?是否愈早做愈好呢?其實需否通波仔很視乎血管阻塞的程度,一般比較輕的情況,可以選擇用藥物、生活習慣等方式減慢心血管阻塞速度,不一定需要即時通波仔。

心臟科專科醫生伍諾行指出,冠心病全名叫「冠狀動脈心臟病」,冠狀動脈是負責輸送氧氣及養份到心臟,一旦出現收窄或阻塞,就會導致心肌缺血,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死亡。根據以往文獻,一旦冠狀動脈收窄七成以上,就需要進行通波仔手術以清除阻塞並擴張血管,確保心臟供血足夠。如果冠狀動脈的阻塞未達七成,例如介乎五至六成這個灰色地帶,應該怎麼辦?可以考慮做非入侵性檢查,例如核子掃描,或者心臟磁力共振,檢查一下心肌是否有缺血嘅情況。另外亦可以做較為入侵性的檢查,例如心血管超聲波,準確檢查血管的橫切面、血管大小及阻塞程度。亦可以做壓力鋼絲的檢查,原理是將極微細的壓力鋼絲導入冠狀動脈收窄位置前後,以了解血流壓力差,從而客觀地判斷血管阻塞所影響的血流程度。


「當進行了更深入的檢查後,醫生就會視乎檢查結果為病人提出建議。」伍諾行醫生表示,「但有時病人會憂慮,雖然血管塞得


不多,甚至未達七成,都希望進行通波仔手術,覺得『早做早安樂』,可以一勞永逸。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為冠心病不是通波仔手術後就永遠痊愈。如果不管理好風險因素如膽固醇等,有機會再度阻塞。太早通波仔並置入支架,他日要再通波仔時亦有機會增加手術難度。」


因此,通波仔手術是有需要才做,並不是愈早做愈好。「要記得,通波仔的目的是令血管回復通暢,並非預防血管阻塞。臨床上冠心病有些時候是很複雜的,有機會是全條血管不同位置都有收窄,例如同一條血管有些地方是10%、有些地方是70%、有些是50%,諸如此類。這種情況往往會建議只於塞得最多的地方放置支架,其餘收窄比較少的地方用藥物及改善生活習慣等方式處理。近年有研究顯示,降膽固醇針能將壞膽固醇降至非常低嘅水平,可以令粥樣硬化班塊變細和變得更穩定,減少班塊突然破裂,造成血塊同血管閉塞嘅死亡風險」伍醫生說。


心血管的「保養」首先要戒煙,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尤其是高膽固醇要控制好,平日少攝取飽和及反式脂肪如動物油脂、人造牛油、起酥油等。平日也要有每周150分鐘的帶氧運動。但伍醫生提醒,近年不少人喜愛健身以修飾身型,但舉重等雖然出力很多,可是並非帶氧運動,例如跑步、游泳、踩單車、跳舞等才是帶氧運動。

伍諾行醫生 | 心臟科專科

Comentarios


​關於我們

香港醫療站的創主是希望建立一個全新的網上平台,為香港市民提供最新最全面的醫學資訊。

 HKMED
  • Facebook Basic Black
  • Black Instagram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Join our mailing list

Never miss an updat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