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濕疹」大作戰,最新藥物治療即將到港 [陳俊彥醫生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濕疹是一種敏感性皮膚發炎的統稱,本港較為常見的是「異位性皮膚炎」,俗稱「小兒濕疹」,大概10-20%香港人患有濕疹疾病,情況更有上升趨勢。而大部份病發時間發於兒童身上,由於非常痕癢,兒童往往難以自制而抓癢,令皮膚出現損傷,流血,甚至出水,這時候細菌便大有機會走進皮膚內,嚴重者會引致發炎並出現併發症等風險。
成因
「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是由於先天及後天因素的影響。
先天因素
有研究指出,約有50%以上的患者源於基因遺傳。由於基因變異,皮膚鎖水功能減低,使皮膚的保護功能下降,以致容易受致敏原或細菌影響,因而形成濕疹。另一個原因是免疫系統失調,皮膚會容易出現紅腫,痕癢,脫皮等濕疹病徵。
後天因素
- 常見的外在敏感原是「接觸性的敏感原」及「食物上的敏感原」。
- 接觸性的敏感原,如灰塵,塵蟎,牆壁上的黴菌,寵物毛髮皮削等。
- 食物上的敏感原,如奶類產品,雞蛋,花生等。
檢查
要知道濕疹或皮膚炎之原因,患者需要接受詳細檢查,找出皮膚敏感的源頭,才能得到有效性的治療,檢查方法如皮膚針刺及抽血檢查。
濕疹治療方法
濕疹究竟可以「斷尾」嗎? 按「異位性皮膚炎」來說,大部分病情通常發生於兒童期,如患者在這段期間接受適當的治療,有臨牀研究指出病者長大成人後有一半人不會復發。因為患者免疫已系統漸漸成熟,對於外在的敏感原已有適應的反應,這可視為「斷尾」。
陳俊彥醫生
養和醫院皮膚科主任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皮膚及性病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