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類風濕性關節炎 及早治療成效佳 [周淑儀醫生 風濕科專科醫生]

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很多時被視為同一種疾病,

但其實兩種是不同的疾病。那什麼是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成因是免疫系統失調,錯誤地自我攻擊身體導致關節組織發炎。通常患者的四肢小關節,如手指、腳趾、手掌及手腕等關節會出現發炎,而且是對稱性的,即患者身體左右兩邊的關節,會同時出現病徵和感到 痛楚,如疼痛、腫脹、發熱和僵硬等症狀,嚴重時更會影響活動能力。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徵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因人而異,主要影響關節位置,常見於手指、手腕、甚至膊頭、膝蓋、腳指都會有機會出現關節痛症。有些患者更會早上起床時出現晨僵,關節部位會僵硬及疼痛, 患者往往要待上大半小時才能起床。

成因

35-50歲屬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病高峰期,而女性患病機會較男性高約4倍。另外亦有以下因素:

  • 遺傳

  • 環境因素 (如細菌、病毒感染)

  • 自身免疫系統失衡

  • 荷爾蒙因素

  • 吸煙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方法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以藥物調節患者的免疫系統,目的是希望幫助病人止痛消腫,紓緩痛楚、減輕炎症及防止或減慢關節損傷。

現今的藥物治療已採取比較進取的治療方法,不但能讓患者提早得到治療,更能有效減低病症對關節的破壞,以至大大減低殘障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治療的藥物選擇多了,有單一或合併的口服藥,以及不同種類的生物製劑。醫生會視乎病人的病歷、症狀、抽血檢驗等去建議合適的治療方案。在藥物治療上,傳統口服藥物的選擇可包括‥.

1. 單一或合併的口服藥

主要功效是調節免疫系統,壓抑免疫系統過度活躍,以制止或減輕發炎症狀。約有50%病人服用口服風濕關節炎藥後,病情得以明顯改善。

改善病情抗風濕的藥物種類包括:「甲胺喋呤」、「柳氮磺胺吡啶」、「抗瘧疾藥」、「來氟米特」和「環孢素」等。這些藥物能調節免疫系統,令其不再攻擊自身的關節,從而改善病情,減輕炎症。但藥物效果一般需時一至三個月才慢慢見效,需要耐心服用。用藥其間亦要定期作驗血檢查,確保沒有副作用出現。

另外,關於類固醇的使用,並非所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都需要服用類固醇。此藥物比較常用於患病初期或病情較嚴重者,因類固醇藥性比較快,能迅速消炎,改善關節痛症,亦能在其他「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的藥力未完全發揮時保護關節令其不會變壞。但長時間服用類固醇亦有副作用的出現,如血壓及血糖上升、骨質疏鬆、較易出現白內障等。不過,於正常情況下,患者不會長期使用類固醇,因此不需過份擔心。

改善病情抗風濕的藥物種類

圖:改善病情抗風濕的藥物種類

2. 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是近十多年迅速發展的新類型藥物,較傳統口服藥物更快和更有效,約70-80%病人得到明顯療效。生物製劑,主要針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理機制,改善引起關節發炎的細胞素過高的問題,減少關節的炎症和結構性破壞。

生物製劑通常為注射型,不同藥物分別以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方式進行。而近年香港亦引入口服生物製劑 ,即口服標靶藥物(JAK抑制劑)。但在接受治療前需要先作一些特別的檢查,以確保病人健康狀況良好,適合使用生物製劑。

預防及飲食控制

由於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時好時壞,目前並無根治的方法,我們只能控制病況 ,所以在飲食和生活上就要特別注意,建議如下:

  1. 飲食 – 飲食上應多吃魚,多補足omega-3脂肪酸

  2. 戒煙 – 已有研究証實吸煙會增加口腔內黏膜細胞變異,刺激免疫系統,從而提高了引發類風濕關節炎的機會

  3. 運動 – 進行合適的運動,如伸展運動,增強心肺功能的運動,這樣炎症以得到舒緩,亦可以穩定關節炎症。另外,進行一些戶外運動,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對病情也有幫助

周醫生表示,雖然類風濕關節炎在絕大部分情況下無法「斷尾」,但是患者可以用各種藥物控制及改善病情。而且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首兩年是治療黃金期,及早治療可預防關節變形。

周淑儀醫生

風濕科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英國卡的夫大學實用皮膚科文憑

​關於我們

香港醫療站的創主是希望建立一個全新的網上平台,為香港市民提供最新最全面的醫學資訊。

 HKMED
  • Facebook Basic Black
  • Black Instagram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Join our mailing list

Never miss an updat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