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醫新聞
醫專訪
醫TV
醫點滴
醫Mail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Blog
More
October 6, 2018
|
陳良貴醫生
近年引入的微創 「導管主動脈心瓣植入術」,專為因為一些年紀大、進行開胸手術風險高的病人,提供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這個手術針對患有嚴重主動脈心瓣狹窄的病人、而無法接受開胸手術的另一種有效治療方法。
我們所指的「開胸手術」,往往需要把心臟停頓而進行,一般要用人工心肺機來幫助,手術往往要4 小時或以上才能完成,手術後病人通常需留院大約3至4星期,才可完全康復出院。另外,以往由於病人年紀大、手術風險高,而有大約三分之一病人因此不能進行開胸手術,得不到適切治療。
另外,微創 「導管主動脈心瓣植入術」是一種非外科的治療方法,做法比以前開胸手術更為簡單、更為少創傷性。過程可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情況下進行,無需如以往開胸手術般創傷性「開大刀」,或將心臟停頓。做法是透過X光儀器,在大腿血管開一個細小傷口,讓導管沿著血管一路到達有問題的主動脈心瓣的位置,放置一個已預先織好的微創心瓣。手術需時1至2小時便能完成。
手術是怎樣進行呢?
我們可用一個3D三維打印出來的模型來解釋。這...
August 26, 2018
高耀鈞醫生
什麼是心電圖?
心臟的跳動會維持一種頻率,當身體活動的的時候心跳會加快,而休息的時候心跳會變慢。心臟裡面有很多微細的電線,通過電流指揮心跳的頻率,而心電圖通過偵測這些電流的走向來檢查心臟跳動的情況。在醫院及診所最常見的就是「十二線心電圖」,它會產生十二個電流圖型,讓醫護人員可從不同角度觀察心臟的電流的變化,從而推測病患有機會罹患的疾病,包括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冠動脈不全、電解質代謝失衡、心房或心室肥大症等。
怎樣做心電圖檢查?
心電圖的檢查很簡單,只要在皮膚上貼偵測電流的貼片(一般在胸口、手和腿上)即可。
什麼時候要做心電圖?
大部分做心電圖的人士都是因為身體不適(胸口悶、心悸等)或擔心自己心臟有毛病(如糖尿病、血壓高或膽固醇高的患者,或有家族病史等)。
高醫生就建議每一位人士都可以在定期的身體檢查中加入心電圖檢查,特別是三高的患者或有家族病史人士,這樣就可以監控心臟的變化與心臟猝死的風險。
市面上有很多檢查心率的裝置,可以使用嗎?
心率裝置近年變的越來越趨普及化...
August 1, 2018
正常人是不應該感覺到心臟跳動,心臟跳動的感覺,稱為「心悸」。心律不整的症狀,包括心跳過快或者過慢,有些病人可以是全無症狀。嚴重的話可引發病人休克、昏迷不醒、甚至猝死。
心律不整其實是一個不容易診斷的病,因為很多時候的症狀都是陣發性。換句話說,一時有症狀一時沒有;很多病人的症狀都不會頻密出現,有時甚至要隔數星期或數個月才出現一次。而病人的不適,一般維持在幾分鐘至幾十分鐘不等,病人未必來得及找醫生,情況就像猫捉老鼠一樣,未必次次捉到。所以當心律不整發生時,病人一定要做詳細檢查,找出心律不整的類型和原因,評估其嚴重性並給予最適當的治療。
心律不整檢查方法
靜態心電圖: 最常用的檢查方法,它可反映病人當時心跳的情況,亦可以檢查出有沒有其他心臟問題。
運動心電圖及24小時動態心電圖: 它可以記錄病人心律不整的發作,從而判斷其心律不整的類別及治療方案。
2星期心電圖記錄儀: 對於較不頻繁發作的病人,則可利用長時間心電圖記錄儀,記錄長達兩週...
養和醫院支援計劃: 微創「導管主動脈心瓣植入術」手術 【陳良貴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
心電圖檢查 不可不知的趨勢 [高耀鈞醫生 心臟專科醫生]
心悸警號 心臟檢查找病因 [高耀鈞醫生 心臟專科醫生]
隱形殺手隨時偷襲 [高耀鈞醫生 心臟專科醫生]
July 5, 2018
助人自助: 及早治療急性心肌梗塞 [陳志堅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
June 11, 2018
新型心臟起搏器 病人可做磁力共振檢查 [周慕慈醫生 心臟專科醫生]
May 2, 2018
心跳過慢怎麼辨? [繆建文醫生 心臟專科醫生]
April 16, 2018
房顫患者 中風機率高5倍 [繆建文醫生 心臟專科醫生]
March 1, 2018
急性心肌梗塞: 自救三步曲 [劉駿良醫生 心臟專科醫生]
February 27, 2018
心臟血管檢查 [張志揚醫生 心臟專科]
January 29, 2018
運動員猝死大揭秘 [劉柱柏醫生 心臟專科醫生 ]
January 20, 2018
「糖心關係」- 糖尿病與心臟病 [董光達醫生 心臟專科]
January 15,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