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可大可小 [李永恒醫生 腸胃肝臟科顧問醫生]
都市人精神緊張,食無定時,容易消化不良和胃痛。日積月累之下,胃壁黏膜受損,便會引致胃出血。胃出血是內出血的一種,情況嚴重時患者會失血過多以至休克,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胃出血即上消化道出血
所謂「胃出血」,準確來說是「上消化道出血」,出血位置未必在胃部,也可能在食道或十二指腸,最常見的原因是消化性潰瘍,即胃部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腸胃本身的黏膜會分泌黏液自我保護,若黏液分泌太少或胃酸分泌太多,十二指腸或胃部會自我消化,出現潰瘍。當潰瘍破壞黏膜,侵蝕粘膜下的血管,便會引致出血。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和阿士匹靈會令腸胃粘膜變薄,所以不少長期服用這類藥物的關節炎及心血管病患者都有消化性潰瘍。根據臨床統計,不少潰瘍患者胃部都受到幽門螺旋菌感染,而且容易復發。
除消化性潰瘍外,嚴重胃炎、肝硬化引致的食道或胃部靜脈曲張亦有機會引致內出血,扣喉或嚴重嘔吐會令食道底部或賁門受損,其他疾病如食道癌、胃癌等同樣會引致上消化道出血。
上吐下瀉 血液顏色反映病情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徵包括血壓下降、身體虛弱、暈眩、出汗、脈博加快,也會引致吐血和便血,而血液的鮮色度可顯示出血的嚴重程度。
血液與胃酸混和後,患者吐出的一般只是啡色血絲。若受損範圍較淺或受損血管較幼,出血緩慢,患者不會吐血或排黑便,只有貧血症狀,因此病情往往被忽略。當傷及較粗的血管,血液在腸內被消化並隨大便排出,大便呈黑褐色糊狀且帶有濃烈腥臭味。若不幸破損的血管更粗,如胃左動脈或胃十二指腸動脈,患者會大量失血而休克。出血嚴重時,血液來不及被消化便排出,大便和嘔吐物會呈鮮紅色。
確定病因 先止血後治療
不僅上消化道出血會引致便血,有時鮮紅色的便血可能來自較接近肛門的下消化道,也有機會只是痔瘡出血,而吐血也可以是呼吸道或肺病症狀。若出現吐血或便血,應盡快找醫生接受檢查,確定真正起因。
醫生一般會先評估病人是否需要輸血或吊生理鹽水等急救治療,然後透過內窺鏡確認胃部及十二指腸有沒有異常情況,再按嚴重程度給予適當治療。如情況輕微,醫生會處方口服藥幫助止血,情況嚴重則利用胃鏡施手術。傳統的方法是在出血範圍注射腎上腺素,然後用熱探頭或特別的內窺鏡鉗把出血部位鉗住止血。另一種較新的方法,就是在出血位置噴上凝血劑止血。若出血由潰瘍所致,醫生一般會處方藥力較強的胃藥,以免傷口復發出血;如潰瘍是由幽門螺旋菌感染引致,醫生一般會處方一至兩星期的質子泵抑制劑及抗生素,把細菌徹底消滅後便能根治。
若有關於腸胃肝臟科的健康問題,可瀏覽仁安醫院網頁www.union.org,或致電2608 3383查詢。
李永恒醫生
仁安醫院腸胃肝臟科顧問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英國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內科榮授院士
資料來源: 健康創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