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定期心臟檢查 減低猝死風險 【奚小嫻醫生 心臟專科 】

在香港,每年每10萬人當中大約有30至40人是由心臟病發引起的猝死。心臟科專科奚小嫻醫生指出:「聽起來比率不算太高,但心臟病在香港一直有年輕化的趨勢,所以絕對不能輕視。35歲以上男士猝死,大多與冠心病有關;而當猝死發生在35歲以下,較多由先天性或遺傳性心臟病,又或者原發性心律不正引致心室心搏過速或心室顫動。因此,高危人士定期作心臟檢查,有助降低猝死風險。」


先天性膽固醇過高 罹患冠心病機會高

冠心病引致猝死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冠狀動脈被血塊阻塞而導致心肌急性壞死引起。奚醫生解釋道:「冠狀動脈是提供血液、氧氣和營養到心臟肌肉的血管,過多膽固醇等脂肪物質隨著時間沉積在冠狀動脈壁上形血管粥樣硬化,引致血管收窄,減少血液供應,因此,有些病人在運動時會感到心絞痛。當血塊在血管粥樣硬化表面形成,更會進一步完全阻塞血管,令氧氣和養分無法輸送到它所供應心肌細胞,造成組織受損壞死,引致心肌衰竭、心搏停頓、心室心搏過速或心室顫動,最後導致心臟驟停而猝死。」她補充先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在香港是很普遍的疾病,數百個香港人中便有一個有這個問題,「遺傳了父母雙方高膽固醇基因的病人膽固醇會更高,因而更早出現血管粥樣硬化,甚至十多歲已經因心肌梗塞性而死亡;遺傳了父母其中一方高膽固醇基因的病人膽固醇沒那麼高,但亦可能早達30至40歲就發生問題。」因此,如家族成員中有膽固醇過高,奚醫生建議他們及早驗血檢查,如發現有膽固醇高的跡象,可以從藥物治療、改善生活習慣等方法維持膽固醇水平,有助減低患上心肌梗塞的風險。


猝死早有病徵 及早發現可降風險

不少國家亦有過關於「猝死」的文獻,當中不約而同指出四成以上病人早於病發前會出現氣促、心口痛、腳腫、心跳快(心悸)、頭暈,及呼吸不適等症狀。奚醫生解釋道:「很多時候這類病人的病徵出現不止一次,甚至曾經諮詢過醫生,無奈並非所有心臟疾病都可以輕易診斷。其中,原發性心律不正在非病發時可以毫無徵狀,甚至心電圖也可表現正常,醫生因而未能及時查出病因。所以,病者出現以上症狀時應該盡快求醫,或者借助外置或植入式的心臟監測裝置作出診斷。」事實上,跟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一樣,原發性心律不正不少屬顯性遺傳,如父母其中一方患有原發性心律不正,孩子有一半機率患上同一疾病。所以,奚醫生建議市民當懷疑自己有心臟疾病家族史,如男性近親在55歲之前患冠心病,女性近親在65歲之前患冠心病,或任何近親在50歲之前猝死,應諮詢醫生自己心臟病發的風險,視乎需要做進一步的心臟檢查。如近親已確診遺傳性心臟病,家屬應接受相關檢查。



安裝心臟除顫器 減低猝死風險

如前文所述,許多心臟病都會引發心室心搏過速或心室顫動而導致猝死。迄今為止,心臟除顫器是唯一能有效終止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方法。因此,高危人士,如曾經歷心臟病發導致心臟衰竭,或有嚴重的心肌病,甚至曾經昏厥的原發性心律不正病人,醫生會建議他們安裝植入式心臟除顫器。奚醫生說:「安裝除顫器像是買醫療保險一般,我們都不希望用,但需要的時候它或能保命。植入式心臟除顫器24小時監察心臟活動,如偵察到心室心搏過速或心室顫動的時候,除顫器就可以發出電撃,令心臟回復正常心跳。」她補充,安裝植入式心臟除顫器並不代表我們希望使用它,當事人被電擊除顫亦絕不好受,所以病人安裝植入式除顫器的同時,首要目標仍然是透過通波仔和處方藥物保持心臟健康,減低心臟病再復發的可能性。










​關於我們

香港醫療站的創主是希望建立一個全新的網上平台,為香港市民提供最新最全面的醫學資訊。

 HKMED
  • Facebook Basic Black
  • Black Instagram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Join our mailing list

Never miss an update

bottom of page